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小学阶段是激发儿童阅读兴趣、习得阅读能力、积淀阅读素养的关键时期。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进行了“家庭图书馆”的积极探索,以推动家庭阅读意识觉醒,激发家校社的育人合力。
一、阅读培根——家庭图书馆的诞生
(资料图)
各班班主任在家访中发现,学生家庭普遍缺少阅读氛围。有的父母觉得读课外书还不如刷几道题,有的父母沉迷于游戏娱乐却督促孩子阅读,还有的家庭觉得阅读很重要却无从下手。经过班主任商量后,向家长发出了“让家庭图书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的倡议,但响应的家庭寥寥无几。怎么办?班主任决定用行动来切实改变家长。
从“样板间”做起。大家决定,每个班的班主任带领一个试点家庭共建家庭图书馆。班主任和家长、孩子一道,从位置选择、环境布置、藏书数量、使用规则、个性特色、整体氛围以及日常管理等多方面共同设计、精心布置家庭图书馆。安安家是最早一批建图书馆“样板间”的家庭,每天晚饭后,一家人席地而坐,一起阅读,其乐融融。安安说:“家庭图书馆是我们家最温馨舒适的地方。”
用“实践图”落地。75个班级的75个家庭图书馆样板间建好了。但是,如何从一个家庭走向一群家庭?学校举办了一场云参观。一个个精巧别致、充满书香韵味的家庭图书馆在网络上呈现,处处显示出智慧与创意,体现了书香气息和个性特色。美好的图书馆深深吸引了众多家长,于是班主任的第二次倡议得到广泛响应,各个班级顺势成立了家庭图书馆建设指导中心,班主任带领家长共同绘制了包括家庭阅读愿景、家庭阅读环境、家庭藏书量、亲子阅读程度、家长阅读指导技巧、家庭图书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实践图”,带领更多的家庭图书馆建立起来。
让家庭图书馆嵌入“资源圈”。能否实现资源流通和再生是家庭图书馆能否“活起来”的关键。各个班成立了班级家庭共读委员会,成为家庭阅读的组织者和推广人。共读委员会依托区域图书馆、社区场域,联动社会力量推进阅读。如星河社区将秋白书院引进社区,并与学校共建了新父母咖啡厅,以此为载体一起组织家庭阅读论坛、沙龙与分享活动等。班主任和共读委员会采用轮值制,每一场社区阅读分享都有班主任和委员会成员参与。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持续推进,逐渐明确了家庭阅读的流程和各方责任,也让每个家庭的阅读资源流动起来,效益放大。建立家校协同、形成家馆联结机制,使家庭阅读推广更具可操作性。
二、一起读——家庭阅读关系再构
家庭图书馆建起来了,班级、社区、家庭的阅读活动也丰富起来了,班主任也在思考如何让读书从“一时间的热度”变成学生“一辈子的厚度”,怎么让家庭图书馆发挥持续的力量,成为儿童成长一生的财富。
一是和老师一起读。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为支点,班主任带领家长体悟“一起读”的价值,特别是体悟对促进培养阅读习惯、习得阅读方法、形成阅读策略的重要意义。六(2)班班主任老师作为阅读点灯人,带领班级家庭一起梳理本学期学生阅读的书目和影视作品以及家长必看书目,并制订家庭阅读计划。各个家庭在此基础上寻找家庭阅读的兴趣点及主题,形成阅读主题,结成共读圈。共读过程中,家长、学生、老师互为整本书的阅读引领者,将阅读分为预读、通读、研读、分享四个阶段。预读主要了解阅读的计划和方式;通读时设计阅读卡作为支架梳理内容;研读鼓励学生将梳理的收获在家庭阅读活动中表达,而班主任引导家长以辅助者的身份支持、鼓励孩子进行大胆表达,精心设计伴读;分享则采用每周读书交流会的方式,从内容选择、合作效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孩子积极参与到阅读的分享展示中。
二是和家长一起读。孩子与家长一起读需要有设计思维与仪式感,班主任围绕关键事件节点设计了三个阅读活动。(1)读者剧场。每读完一个篇目,班主任带领每个家庭组织一个读者剧场。孩子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演绎出对这本书的理解,如阅读笔记、思维导图以及赏析感受、朗诵片段等。读者剧场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共同行动的契机与平台,成为养成阅读行为的开始。(2)阅读榜单。每周每个家庭可以在自己的媒体平台发布阅读照片、图片以及心得体会,甚至可以一起建立经典篇目的“家庭影院”,促进家庭之间的阅读互访。(3)阅读记录。班主任倡导家长要有记录的能力,不仅是记录阅读的内容,更要观察和记录孩子每个阶段的阅读表现与偏好。每过一段时间,学校会定期组织“一起读”表彰会,学生讲述阅读内容,家长讲述阅读记录,由此评选阅读推广人、书香家庭以及阅读达人等,让不同的家庭共同成长。
三是和家人一起读。有的家庭因父母工作等原因,导致阅读行动不能持续进行。班主任一方面引领建立代际阅读关系,把家庭作为一个阅读组织单元,引导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到家庭图书馆的建设中来;另一方面构建共读策略,引导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共同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比如梅梅家里有“爷爷的故事汇”,小熙家拉上哥哥一起读书,晨晨家则形成了“被窝夜读”的形式。各班班主任还帮助成立家庭“代际读”志愿团,邀请家庭成员来校做阅读志愿者,给阅读困难的孩子伴读、在图书馆导读等。
三、成长陪跑——跑出育人生态的“共生圈”
五年的家庭图书馆建设中,班主任、家长和孩子一同展开了阅读长跑,极大促进了家庭阅读的良性循环,形成了育人的共生圈。
家庭图书馆如同“润滑剂”。通过导读、共读、展读等高频率的引导与交流,家长感受到班主任的诚意、教师的专业力,由此打开家长的心门,让彼此的育人合力更贴近。有的班主任发现,之前家长喜欢用批评、指责甚至大吼的方式教育孩子,他们很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不会与孩子沟通。有了家庭图书馆后,家长和孩子常常一起共读共写,时间长了,家长开始理解孩子,与孩子也有了更多共同话题,滋润了亲子关系。同时,家庭与家庭之间的阅读交流也有机会让大家交流教育心得,消解了一部分教育焦虑。
家庭图书馆生成“协同圈”。我们以家庭图书馆为引擎,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全民阅读模式。班主任发挥班集体的优势,评选优秀家庭图书馆馆长,组织他们参加阅读推广活动和馆长系统化培训。班主任共同体还一起研制了“星星阅读币”制度,制定完善图书借阅、积分兑换、馆长管理细则等,学生根据阅读量、参加读书活动次数、阅读比赛成绩等获得“阅读币”。班主任和家长还联合社区设立了“书香雅集”,学生可以在指定时间持币置换东西,激发阅读兴趣。
家庭图书馆撬动“共振带”。通过家庭图书馆建设,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成长,家庭教育也有了抓手。星星爸爸说:“之前班主任老师带领大家做‘读写一体’项目,让孩子回来看新闻、摘新闻、记新闻、写新闻,我总以为老师在瞎折腾、浪费时间。可是在班级的‘读者剧场’中看到孩子的思辨能力、判断力等各方面素质的提升,我感到惊讶又骄傲。从此我成为家庭图书馆的铁杆导读者。”家庭图书馆也带动了家庭所在的社区聚焦读书、分享、表达,社区变得更加和谐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家庭的文明进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小小的家庭图书馆,融合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种力量。多方着力,彼此接力,让读书成为大家自觉追求的内在需求和生活方式。
(姚娜、庄惠芬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人民教育》2023年第6期
标签: